华米,一家依赖小米续命的公司
据了解,根据两家合作协议,小米以覆盖华米成本和费用的价格采购华米生产的小米可穿戴设备,两家则按一定比例共享小米可穿戴设备的利润。
换言之,作为小米生态链一环的华米一定程度上是小米手环的“代工厂”。
实际上,作为小米手环的生产商,华米科技也大获其益。
2017年该公司的营收已达到20.489亿元,其中82.4%来自小米手环,随后华米在2018年2月在美国上市。华米从2013年成立,到2018年初上市,从创立到上市仅仅花了不到5年时间,成为上市最快的小米生态链企业之一。
此外,华米科技借助小米实现了迅速增长和壮大,不仅体现在设备出货量上,更在不错的财务数据上。
根据华米科技的年报,2016年、2017年、2018年、2019年, 华米科技的营收分别为15.56亿元、20.49亿元、36.45亿元、58.12亿元,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2394.6万元、1.68亿元、3.40亿元、5.75亿元。
2015年至2018年四年间,小米手环为华米贡献的收入分别为8.7亿元、14.34亿元、19.27亿元和21.76元,分别占到其同期总收入的97.1%、92.1% 、82.4%和59.7%。
从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,该收入占比呈连年下降趋势。原因在于一方面华米加大了自有品牌Amazfit的投入,另一方面是小米在减少华米的代工量。
到2019年,这一比例再度回升。数据显示华米2019年的总营收为58.123亿元,其中来自小米可穿戴设备的收入占到了72.15%,达到41.9亿元。
如今华米的战略打法已与小米背道而驰,用户看到的是眼花缭乱的产品线。
要知道,华米最初的成功是因为继承了小米的打法,即采用极致性价比从效率出发,采用爆款战略把用户最需要的功能留下,化繁为简。
综合来看,华米科技在智能可穿戴市场仅有AI技术方面的优势,因此在与巨头的竞争中将面临极大挑战。而在可穿戴设备市场增长放缓的情况下,企业之间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,华米科技面临的竞争难题也会加剧。
从近几个季度的营收数据看,华米科技似乎正在陷入瓶颈期。
2021年5月中旬,华米发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,华米一季度的总营收为11.47亿元,同比增长5.4%;经调整后,归属于公司的净利润为-2905万元。
之前,华米科技曾称,“2020年,尽管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还在持续,导致公司出货量在欧洲等多个关键市场因当地加强封禁措施而减少”。
但是疫情前后的数据均表明,抛开宏观因素的影响,华米的利润表现却不容乐观,甚至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僵局,而且已经开始亏损迹象。这也意味着, 华米科技对2021年的增长暂无太大的信心。
不过对小米的依赖也为华米科技带来了隐忧。
作为一家独立的上市企业,营收依赖单一客户无疑是不稳定的,华米也一直希望摆脱对于小米的依赖,于是在2015年华米推出自有品牌Amazfit。
对于外界对华米科技推出自有品牌是去小米化的猜测,黄汪曾向媒体解释称,华米团队从自我认知上来说就是一个独立的创业公司,而不是变成一个ODM公司。
除了在产品线上不断加码自有产品,在股权结构上华米也出现了新动作。
去年四月,曾持股17.91%的小米高级副总裁刘德、持股5.97%的小米投资人岳斌等人相继退出华米股东行列,华米创始人黄汪股份也从54.8%跃升至99.4%。
但在另一方面,小米仍持有华米已发行股本的14.5%。
有分析人士指出,从股权结构看,华米等生态链公司是独立的;但从渠道端而言,众多生态链公司的大部分营收都依赖于小米,甚至小米是这些企业的唯一大客户。
然而,过度依赖大客户是企业管理中的大忌。小米、华米这两家企业显然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点,近年来两者欲分手的消息更是时有传出。
2020年10月份,华米此前与小米的合作协议到期,外界也纷纷猜测华米将如何处理与小米之间的关系,之后的10月21日,华米以一纸公告宣布与小米续约。
华米表示与小米公司的战略合作协议将再延长三年。
根据合作条款,在发展小米可穿戴产品方面,华米将保持现有的最优合作伙伴地位,双方还将在可穿戴设备的AI芯片和算法的研发方面,建立最优战略合作伙伴关系。
华米要实现与小米的深度绑定,要么双方进行并转,如股权交换,要么小米收购华米;否则,双方合作始终存在不稳定因素。这也是小米生态链企业集体面临的困惑。
观点财经http://www.guandiancaijing.com/a/zhishi/9836.html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